天空中那轮明月,一直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亲人友人恋人的深情思念,自古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咏月诗文数不胜数。
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是望月思故乡;杜牧的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是望月思友人;苏轼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是望月思胞弟;李清照的“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是望月思爱人。
今天学习一首唐朝宰相、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著名的咏月诗《望月怀远》。虽然诗人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他思念的人具体是谁,但这并不影响这首诗的意境。这首诗大约和《感遇十二首》的创作时间同期,是张九龄遭到李林甫等奸佞构陷排挤,被玄宗罢相,贬谪到荆州做刺史时期所作。
望月怀远
唐.张九龄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题目为望月怀远,旨意非常清晰易懂。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首联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,妇孺皆知,朗朗上口。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,诗人勾勒出的意境很是宏大浑融,简简单单的五个字的组合,让人感受到了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的境界,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时大概原本就是最自然的样子。
“天涯共此时”,此句由景转情,虽然与思念之人远隔天涯,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“千里共婵娟”。南朝宋代的谢庄曾写过《月赋》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,与此意完全相同。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狗万官方网站情人,不是今天意义的情人,是指有情的人,多情的人,指诗人自己。竟夕,指通宵。此句的点睛之笔是“怨”字,一个字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到位了。
夜晚宁静,对寻常人正是酣眠之时,何来夜半三更的“怨”呢?诗人在这明月高挂的夜晚通宵不能入睡,心中满怀思念,以至于都开始怨恨这长夜漫漫,如此难熬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思念漫灌,不能入睡,大约觉得连蜡烛都格外晃眼,于是起身披衣,去熄灭蜡烛。没有了烛光的屋子里却更显得月光如银,洒了一地,甚是让人心怜,走到院子里感觉露水沾了衣裳,才知已是深夜。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眼看着这满手的月光,真想赠于你,可又怎们赠呢?还是去睡吧,或许在梦中就能佳期相会了。诗人用了“盈手赠”的表达,大约是化用晋陆机的“照之有馀辉,揽之不盈手”的意境。
自自然然的表达,却让人感受到了绵绵不尽的思念,这就是诗句的最高境界。读此诗彷佛让我们身临其境,跟随诗人进入了那个院子,那间屋子,任凭月光如水般的漫延在脚下,抬头望月,望见那千年的故事在流传。
感谢您能读到这里,您的点赞、评论、转发都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。感谢您的支持,愿你我共同成长!